2014年12月4日至5日,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主办,中国机场建设网、东方空港公司承办的第三届“从航站楼看世界”高峰论坛

在北京成功举办。300多名来自全国机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使用维护的管理人员和专家共同针对航站楼的发展前景、规划建

设设计、航站楼建设运营及使用、维护做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本次论坛以“智慧、绿色、人文、科技航站楼”为主题,分成“绿色智

能航站楼的科学规划与施工建设”“移动互联背景下的智慧航站楼与平安航站楼”“以旅客服务为中心的航站楼经营管理”3个单元,探讨

了航站楼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使用维护等方面涉及到的各种问题。

                                                                                    论坛会场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专职副理事长覃章高先生在致开幕词时表示,我国航站楼建设仍处在高峰期,与时俱进多方协调发展成为

大趋势。他呼吁广大机场参与规划、建设、设计和管理的人员必须看清航站楼建设发展趋势,做到符合机场运营管理需求。同时,

要认清当前全球机场建设的最新发展,例如互联互通、航空枢纽、综合交通、节能环保、临空经济、航空城建设、信息技术、人

文环境等对机场和航站楼功能的最新需求;认真倾听旅客、航空公司的心声,把在运营、管理、使用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

地在建设环节就予以考虑和解决。

                                                                                      覃章高先生致辞

筑诚天元文化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李杨先生应邀代表民航总院在本次论坛作了专题演讲-《航站楼建筑之中的本土化设计理念》

李杨在本次演讲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的机场航站楼建筑已经逐渐成为各地区对外交流的首席名片。目前,在航站楼建筑中

融入本土化的设计理念以展现地域性风格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他认为对于航站楼建筑设计,需要在航站

楼构型、功能与流程、建筑美学、结构选型、设备措施以及构造做法之间找到恰当的契合点,而且应充分结合机场所在地的区域属性

提出与本土环境相融合的设计理念,本土化设计的理念应该和区域性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地迎合,更不应追

求某些片面的理解从而产生过犹不及的结果。

                                                                                     李杨先生演讲

在2013年第二届航站楼高峰论坛时,李杨曾应邀代表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作了《航站楼建筑的功能与形式》主题演讲。

他在本次演讲时特别提出:本土化设计理念其实也是上一次演讲的功能与形式这个大主题的分支延续,功能与形式其实是设计界

永恒讨论的话题,在今天我们所处的高速发展时代,设计界更应该勇敢的面对这个问题,而不应刻意回避或者对其片面理解。我

们当代所做的在航站楼建筑中融入本土化设计理念的做法,应该符合中国的国情并适当引导我国民航机场建设业的发展,为现实

负责,也为历史负责,这是设计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

                        覃章高先生带领机场协会及组委会负责人展晖女士等与台湾机场及澳门机场嘉宾合影留念

据论坛组委会负责人展晖女士介绍,航站楼建设发展趋势、智慧机场的构建、如何为旅客提供便捷的自助服务以及如何实现

机场商业价值最大化,是本次论坛众多与会者关注的重点话题。在本次论坛,北京新机场指挥部郭雁池先生、华东设计院郭建祥

先生、国外设计大师、内地各大机场以及台湾机场、澳门机场等多家单位的嘉宾均结合机场航站楼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做了精

彩的演讲。本次论坛构建了一个航站楼建设者、设计者、运营者、使用者多方参与和沟通交流的综合平台,得到业界人士积极参

与,堪称中国乃至全球民用机场航站楼行业内的交流盛会。

                                 覃章高致辞                                                                               郭雁池演讲

                               郭建祥演讲                                                                                      李杨演讲

 

                                                                                        徐平利演讲